宋银生 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8年考入南京工程学院,主修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国企工作10年,主要从事产品研发工作。2000年出资成立大丰沈大汽配厂,任该厂厂长,开始涉足汽车零部件锻件的生产。2010年公司更名为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纵观汽车的整个制造史,锻件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一辆汽车的空车重量计算,包括汽车所用的覆盖件在内,金属类零件要占其总重量的80%左右,其中锻件所占的比重为17%~19%,像发动机使用的曲轴、连杆,前桥的前轴、转向节,后桥的半轴、半轴套管或是桥箱内的传动齿轮等等。由此可见锻件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正因如此,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汽车锻件的生产,并以汽车锻件的生产工艺来标志其工艺的发展水平。
本期《锻造与冲压》记者就带您走进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锻件生产的企业——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洋精锻”),并有幸采访到公司董事长宋银生先生,听他给我们分享大洋精锻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
秉承精益,追求卓越
大洋精锻位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苏省盐城市。公司成立于2000年,原名为大丰沈大汽配厂,初期主要生产汽车用传动轴及变速箱轴等锻件产品;2004年更名为大丰沈大车业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通过整合市场经验和优势资源,开始大力开发冷温精密锻件产品;2010年正式组建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并依靠优良的设备,搭建自动化、互联网生产线,用机器逐渐代替人工;2011年公司通过了ISO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成为采埃孚、纳铁福、GKN、耐世特等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合格供应商;2014年公司投资近1亿元,引进第一台德国舒勒2000t五工位温锻压力机,并开始采用欧盟质量标准体系生产;2015年被大洋精锻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其产品陆续通过通用、大众的质量认可;同年,被评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并被授予“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等荣誉称号;2017年大洋精锻被列为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试点,并通过了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如今的大洋精锻总资产超4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65000平方米,员工300余人,且主要生产球头销、等速万向节星形套、等速万向节滑套、汽车变速箱输入轴、倒挡齿轮、截齿、钎头等等。其中,等速万向节滑套、钟形壳、星形套、钎头等10项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球头销精密锻件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VL星形套和TGE滑套荣获中国锻件优质奖,并具备从原材料全自动剥皮、下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冷温精密锻造及后续精加工等全流程的生产能力。
修身琢业,匠人匠心
大洋精锻在产品方面一直坚持走高端制造路线,并且特别重视研发方面的投入,来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在团队建设方面,公司设立有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拥有一支由2名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和2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科研队伍,具备较强的精密冷温锻件工艺和模具研发能力,并相继开发出国家授权的专利3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高研发力量,在基础设施方面,大洋精锻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模具制造、生产和检测设备。如瑞士米克朗四轴联动加工中心、瑞士5轴高速铣加工中心、瑞士高精度数控电火花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台湾精密数控机床、日本小松630t液压机、全自动多用热处理生产线、真空淬火炉、韩国斗山数控机床、德国斯派克光谱仪、德国蔡司三坐标测量仪等等,这使得大洋精锻完全可以支撑起新项目产品的模具研发和制造生产。

德国舒勒2000t五工位温锻压力机
创新驱动,产学结合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基础的快速提升,创新已成为众多行业不断追求的目标。而宋银生深知要实现汽车锻件的“中国创造”,就应该不断内省,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还要时常学习,时常钻研,时常合作。
在问及大洋精锻在创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时,宋银生回答道:“在创新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和高校展开合作,像与中南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建立长久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而且我们公司就建有金属温冷精密锻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这为我们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多保障和便利,也有利于我们项目的快速推进。比如2019年底我们和中南大学的江勇教授一起开展的新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创新工作,重点是围绕《新一代镶块式模具用高温高强耐磨钢》这个项目来展开研发。而该项目就特别具有原始创新、应用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重特点,并且这个项目还将作为2020年省双创人才项目来进行申报。”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技育人,以人为本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要想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需要管理者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大洋精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一直笃定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结合政府的引才政策招募人才,同时公司与江苏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会邀请高校中的知名教授、专家来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研发水平。而在人才管理方面,宋银生分享了三个秘诀:“第一点要尊重、信任每位员工;只有相信每一个员工能把工作做好,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拼搏的环境,员工才会去全力以赴。第二点晋升制度要透明公开;建立的薪酬、晋升制度要公开透明,并且时常要去鼓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要切实保障员工各项福利待遇;除了要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外,我们在公司内部还不断增加员工福利,来实现人性化发展的理念。像各部门每季度都有活动经费,每年组织所有员工参加户外活动,每年组织一批优秀工作者外出旅游度假,且在此期间按正常出勤处理等等。只有在管理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才可以更大的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入剖析,战疫复产
对于当前冷温精锻行业暴露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宋银生分析,(1)由于上游汽车整车行业增速放缓,需求量下降,而导致整车冷温锻件产能趋于饱和,会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2)未来冷温锻件的方向是少无切削、净成形,后续产品的深加工、热处理在花键上的应用等以及成品件供货将会是一个发展趋势。(3)生产方式将向自动化、智能化、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
而当记者问及在此次新冠疫情下大洋精锻都做出哪些调整时,宋银生补充道:“首先开工受到了限制,生产任务顿时很艰巨,指标难以完成,但随着国内情况的逐渐好转,复工后生产任务基本已不受影响;其次就是交通受限,在物流方面会有所影响;另外,我们近期第二套德国舒勒2000t的生产线需要国外的专家来安装调试,但目前国外的疫情也不容乐观,国外专家暂时无法入境,新设备也无法安装投入生产。还有就是我们在员工管理上,一方面为了鼓励员工勇敢战疫,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的配合生产,在薪酬待遇和生活上提高一些福利。”
跨越而立,再启新程
在谈到大洋精锻对未来的发展都做了哪些布局时,宋银生表示,在设备方面,目前公司已采购了第二套德国舒勒2000t的生产线,预计于2020年8月交付使用;同时,根据市场形势还将增加一台800t长行程机械压力机,预计2020年5月投产;在技术研发方面,将会招募质量、技术、生产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30人以上,创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而在整体规划方面,大洋精锻准备投资3000万元再增加拉花键、热处理、铣削、磨削、清洗等设备,进行各种锻件的深加工,并且还将投资1000万元,对现有的锻造和机加工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两项预计都在2021年底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