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行业前沿 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锻压协会主办
·每月10日出版
·标准刊号ISSN 2226 3756
·京内资准字1522-L0145号
首 页 | 杂志简介 | 免费索阅 | 媒体计划 | 在线浏览 | 俱乐部 | 留 言 | 联系我们 | 维德视频网 | 网上展会 |
《锻造与冲压》杂志社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服务! 广告招商热线:010-53056669 转 668/660(冯先生)
文章搜索
往期回顾
企业之星 更多
山本浩司
天田(中国)有限公司
天田:做中国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
...[详细]
供应商推荐 更多
阿库矫平设备(昆山)有限公司
帕玛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嘉意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胜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戴蔚(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河北沃克曼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钰翔技术有限公司
维特罗伯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天田(中国)有限公司
荷兰砂霸中国分公司
深圳市锐特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上海融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利玛(天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力信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贝斯特威商贸有限公司
博栗玛(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齐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文拉折弯机模具系统有限公司
洛阳市锐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西阁玛软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巍迩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比利时VLM公司
埃威迪(黄石)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常州市雪龙机械有限公司
奔腾楚天激光(武汉)有限公司
苏州领创先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苏州锃道研磨技术有限公司
村田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温特斯泰格贸易(北京)有限公司...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
南通超力卷板机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市中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市启泰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萨瓦尼尼(中国)有限公司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杭州祥生砂光机制造有限公司
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创鑫激光不破不立 做“反趋势”的孤勇者

创鑫激光不破不立 做“反趋势”的孤勇者


615日创鑫激光将举行“破晓:创鑫激光新技术路线发布会”,不同于业界争相发布新产品的常规操作,创鑫激光这三年唯独高调亮相的是2020年的万瓦技术路线,此次发布新技术路线背后有何深层的意义?对此,我们采访了创鑫激光市场与品牌负责人曾剑锋,谈谈此次发布的深层原因。

 

什么是路线发布会,与业界通常的产品发布会的区别?

创鑫激光曾剑锋: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是要做一枚被历史车轮碾压的石子,还是做一个推动历史滚滚向前的勇士?这个态度在当下这种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或企业要选择的路线 。整个行业经历了2021年的内卷和2022年的疫情,大家在黑暗中已经太久太久,尤其激光切割领域自从2020年万瓦崛起之后就好像迷失了方向,无所适从。在这激光产业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选择适时发布研发部门沉淀了几年的新技术,给我们的客户配备一把“明月弯刀”,也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做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光”的勇士。因此615日发布会的主题设定为“破晓”,创鑫激光既然要做一个中国工业激光开拓者、既然倡导行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那么就应该有指引方向的本事、就要有打破一家独大的方法!这才是中国制造应当有的勇气!所以按照这个逻辑,一两款明星产品不足以支撑这么宏大的命题,唯有去开拓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线,并用一系列独特产品作为支撑,用胜利去成就这个方向,才能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根据地”。2020年创鑫激光曾高举万瓦路线小试牛刀,一年时间席卷中国,行业友商和设备商争先恐后进入这一赛道,大家也因此收获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选择“破晓”作为发布会主题,立意是什么?

创鑫激光曾剑锋:毛主席说过一句很能让人觉醒的话:“在黑暗中看不到光的人,都是懦夫和机会主义者!”我们倡导所有激光人去深入黑暗、去做个找寻那一道光的勇士!所以我们此次选择“破晓”作为主题,也是对我们自身是一种勉励!想要破除黑暗,成功与否往往是由走出黑暗的路线所决定!我们通过十八年来创鑫两个战略落地,来看看创鑫激光在每一个历史发展节点如何做出正确的“路线”选择。



第一个战略是2007年创鑫激光为什么要率先发起向上整合的战略,即“器件先行、垂直整合”战略。在光纤激光器发展初期,那时还不具备成熟的光纤激光器上游供应体系。大部分元器件特别贵,小部分买不到,买回来组装起来成本比海外激光器售价还贵,只有自己去整合才能形成竞争力。其次是激光器发展太快,激光器件发展有些跟不上节奏。光纤激光器企业如果没有全器件配套能力,将会受制于产业链上游不完善而限制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创鑫激光是国内第一批研发生产光纤激光器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进行产业链上游垂直整合的企业。2007年创鑫激光开始进行隔离器整合,2012年以后把泵浦源、合束器、声光调制器、光纤输出头、光纤光栅、模式匹配器等所有光纤激光器件都实现了自产,在国内率先开创了激光器与核心器件垂直整合的模式。2021年我们开始在创鑫武汉研究院搭建光纤研发生产设备平台,目前已经具备光纤自产能力,把激光器件垂直整合延伸到了激光核心材料整合领域。所以可以说“器件先行”的战略成就了创鑫激光的今天,这条战略路线也引领了国产激光器的发展。


第二个战略举措是2020年创鑫激光为什么率先发起万瓦攻坚战,当时我们称之为“万瓦风暴,颠覆效率 ”。早在2019年,各大论坛上行业权威人士都在宣传一个观念:就是6kW已经能满足日常切割需求。6kW从切割厚度和材质而言,的的确确是可以满足中薄板的所有需求,甚至厚板其实也能切。但这个论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效率!对于一个身处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板材加工经营者而言,效率是最重要的因素。僧多粥少,只有比谁跑得快、做得多,才有可能拿到订单。创鑫激光捕捉战绩, 2020年创鑫万瓦中国行,几乎是一己之力横扫激光切割市场,打出国产激光器最漂亮的一战。


我个人认为,创鑫激光之所以每次都能“率先”,都能先拔头筹,原因在创鑫激光骨子里的“反趋势”能力!只有反对“旧趋势”,挑战者才会有“新机会”。垂直整合之前,趋势是什么?海外激光器的元器件全部都是自己生产或者自有体系内的,国内激光器厂商“约定俗成”只有从国外采购。从国外采购有两个弊端:一是周期长,二是买不到你想要的,随时还被掐脖子。唯有打破这一大趋势,国产激光器才有了和海外激光器厂商公平竞争的可能;万瓦之前趋势是什么,千瓦才刚刚稳定下来,6kW不断在营造天花板的感觉假如不反其道行之,我们还蒙蔽在千瓦故事里出不来,哪还有国产激光器的机会!

 

面对新的时代节点,创鑫激光要如何再一次率先

创鑫激光曾剑锋:在这激光产业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依然会选择“反趋势”,适时出击去打破我们自己创立的两个战略!


首先就是要打破垂直整合战略,从向上垂直整合转向专业协作。作为国内第一家进行产业链上游垂直整合的企业,经过国内激光黄金爆发的十年,逐步让上游独立器件和原材料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优秀企业进入激光行业,行业供应链格局也因此发生了较大变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产业链上游重复投资、低效协同状况日益严重。未来是继续坚持独立完成上游全产业链整合还是与上游产业链分工合作,是创鑫激光一直在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面对上游器件和原材料更加专业化、精益化的要求,再要把所有产业链100%实现垂直整合,一是单靠一个企业做不到,二是也没有必要耗费资源去做。保持健康的上下游协同和分工更有利于整个激光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脉冲激光器的隔离器、到连续激光器的低功率泵浦合束器、到我们现在三合一的万瓦以下切割头,我们放弃了自产路线,找寻行业专业同时具备精益生产能力的企业做配套。创鑫激光也由一个产业链垂直合的发起者,成为打破行业整合、倡导行业分工合作的践行者。当然我们依然会继续坚持“器件先行”的策略,拓展对激光核心材料的研究,与上游分工协作,专心研发激光器核心技术。


不久前我们迈出了这一转变重要的一步,与长飞光纤签订更深度的战略合作协议,把光纤的大批量生产,交由全球领先的光纤生产企业长飞来配套,武汉创鑫研究院光纤项目则承担引领创鑫激光新型光纤研发和小批量生产的任务。



615日我们即将发布的新技术路线是针对2020年万瓦战略的一次全新迭代,我们要让一手打造的万瓦市场从今天起发生质的变化!作为创鑫激光,我们满怀热情向焊接、向新能源等风口靠拢的同时,也会更加珍惜还占工业应用60%以上的切割市场,时刻惦记着身处红海、苦苦挣扎的客户,要帮助他们破“卷”而出!


此次即将发布的高功率高亮度技术路线就是创鑫激光未来全身心投入的战略方向,我们会基于100kW研发平台不断开发高功率高度产品,除了继续推广12kW 35μm50μm高功率高亮度三合一方案外,年中我们会推出15-20kW 50μm产品,并且会将50μm芯径作为未来万瓦产品的行业基准线。以后我们会在两条链路同步升级:首先基于单模块平台,同步发展更高功率多模块产品,随着100μm 60kW150μm 120kW这些超大功率产品的入市,将在中厚板切割市场,极大推动激光对等离子工艺的更新换代。其次在高集成度方向,可以基于小芯径小光斑,进行更多光斑调控技术的研发,向厚板焊接等多领域突破。这里要特别说一句,我们的小芯径方案可以为战略客户实现私人定制,确保战略伙伴在竞争中始终保持“战略代差优势”。不必担心像传统万瓦那样,迅速被市场模仿,因为在工业级高功率高亮度产品这一领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创鑫激光将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


“凡不能打倒我们的,终究让我们更强大”。让我们聚光同行,创造属于激光的大未来!我们从事科技创新,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拍,对齐了客户的需求,就能快人一步,就能享受科技创新的红利,在十字路口不要犹豫,做出正确的路线选择,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京ICP备11049042号  版权所有:《锻造与冲压》杂志社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锻压网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102206)  电话:86-010-53056669  传真:86-010-53056644  Email:magazine@chinaforge.org.cn